6月11日,关于生命韧性与精神觉醒的特殊课堂——“652星光引路”大讲堂在李白河校区开讲。本期大讲堂由校团委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两位特殊主讲人分享了他们用残缺身体演绎完整生命价值的故事,300余名师生参加。
“当医生宣布我终身瘫痪时,我的人生才真正开始站立。”全国自强模范、四川省最励志自强典型王龙奎如是说。他以“不放弃,人生有无限可能”为主题,讲述了自己从肢体残疾者到成功创业者的蜕变历程。这位经历了17年卧床、28岁重返高中的创业者,将人生苦难转化为五个维度:高位截瘫是命运的淬火,大龄求学是认知的重构,就业挫折是价值的试炼,创业维艰是责任的觉醒,而回馈社会则是生命的圆满。他动情地说:“轮椅禁锢了我的身体,却解放了我的思想疆域。”
另一位主讲人,四川省劳模、自强模范姜方成以“前进中找到生活的意义”为主题,讲述了自己发人深省的故事。当高压电流夺走右手、摧残身躯时,这位青年工匠在病床上完成了从“失去”到“得到”的辩证思考:“肉体残缺反而让我看清了社会最需要修补的部分。”他创立的助残项目不仅是商业实践,也构建起一个关于尊严的社会实验场。在创业过程中,他关注到一个特殊的群体,从此下定决心,要带领他们迈向更美好的未来,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他人前行的道路。
互动环节,同学们结合主题,就大学生心态、目标、学习道路问题分别向两位主讲人提问,两位主讲人耐心解答,并呼吁同学们不惧困难,珍惜当下,通过不懈奋斗,拥抱属于自己的人生。
生命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两位身残志坚的榜样人物用滚烫的人生故事,为青年师生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思想洗礼,为我们展现了生命的磅礴力量。坚韧,大爱,直面苦难,以鲜活的生命实践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激励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参加本次大讲堂的还有宜宾市江安县残联党组织书记杨波,江安县残疾人励志报告团团长段礼珠,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成学,校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等。
主讲人简介:
王龙奎,男,汉族,1975年2月生,四川江安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肢残疾二级。
1995年11月,从建筑工地摔下,导致多处粉碎性骨折,水平横断,高位截瘫。2008年,生命垂危时决定捐献遗体,并办理了除成都市外四川省的第一例遗体捐献;2009年,办理了眼角膜和器官捐献登记。
通过14次大型手术治疗,2012年,王龙奎已经可以拄着拐杖站起来。他坚信知识才能改变命运,38岁时重回高中学习。2015年6月考上大学,2018年毕业且顺利就业并努力创业。现已获得国家二级计算机证、会计从业证、中级会计师证等证书。
2018年5月获评“四川省最励志自强典型”,受到时任四川省委彭清华书记等省委、省政府领导接见。2019年5月16日作为“全国自强模范”代表参加第六届全国自强模范暨先进工作者代表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总书记给予点赞。2020年4月,被评为第二届“四川脱贫榜样”;2020年8月,被评为“宜宾好人”。2023年5月,被评为“全国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姜方成,男,汉族,44岁,四川江安人,大专学历,江安县方程农场、江安县方程二手、江安福缘堂理疗馆负责人,省励志宣讲团成员,江安县扶残助残协会常务副会长,县政协委员。
十多年前,姜方成因工伤意外被万伏高压电击穿,高空坠落致残。他克服重重困难个人创业助残,创立社会公益组织助残,7年间帮扶全县4700余户残疾家庭,获得四川省劳模、四川省“自强模范”、“四川好人”、宜宾市“优秀志愿者”、宜宾市“道德模范”等50多项荣誉。
【撰稿:吴小艺 图片:伙补莫使各 郝江虹 初审:李成学 审核:王建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