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多维视野下的中国盐业史研究”学术研讨会
2016年10月28—30日,由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中国商业史学会盐业史专业委员会、扬州市个园管理处共同发起并主办的“回顾与展望:《盐业史研究》创刊四十周年座谈会既多维视野下的中国盐业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自贡市市委会议厅隆重举行,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来自北京、天津、上海、云南、广东、重庆、山东、江苏、江西、河南、湖北和四川等12个省、市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扬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湘潭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聊城大学、潍坊学院、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河南科技学院、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乐山师范学院、四川理工学院等36个高校、科研机构、文博单位和旅游开发公司的65位专家学者。收到学术论文30余篇。马克思主义学院曾凡英教授、胡门祥副教授应邀出席了研讨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盐业史研究专家围绕多维视野下的中国盐业史研究,以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态度,翔实的资料,思考的缜密,深入的研究,在盐业经济、盐政盐法、盐文化、业盐群体、盐业科技、盐业考古以及盐史研究理论方法等学术领域进行了高水平的大会主题报告、大会交流,或阐释古代交通设施与盐运功效,或考辨制盐技术的演变发展,或研究区域盐业生产中薪本银产生、演变及其影响,或讨论两淮盐商投资地方书院建设、助推文化学术发展的目的与动因,影响与作用,或研究抗战时期在政府主导下自贡井盐业中运商的融资问题,分析盐业资本呈现出的多重资本交织现象,或从区域社会史视角综论了近年来中国海洋盐业文化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更有专家从新发现收集到的徽州文书入手,梳理研究了晚清两淮盐业经营管理中权利与资本勾结的新态势,为我们展现了19世纪两淮盐政史发展更为清晰的脉络;也有专家从清代盐业管理系列研究的角度,详细讨论盐运使的设置、职掌、俸银、养廉银以及盐务管理经费问题,为我们了解掌握清代盐业经营管理的具体实态提供清晰的脉络;有的专家以丰富的史料,缜密的考辨,严谨的说理,重点讨论了年限井→子孙井嬗替的动因及其过程以及广义土地资本化的载体——地脉日份,解决困扰了学术界30多年的“年限井”与“子孙井”的嬗替联系以及“地脉日份”属性这两大清代四川富荣场盐业经营体制问题。
曾凡英教授在为研讨会进行学术总结时指出,本次研讨会提交的30余篇学术论文,为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目前中国盐业史研究的主流情况和专家们的研究旨趣,充分展示了专家们最新的研究成果,与研讨会的主旨十分契合,研讨会始终洋溢着热烈浓厚的学术氛围,彰显了中国盐业史在传统社会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唯盐史观”在研究传统社会中的核心价值与与会专家的盐史情怀和学术追求。本次研讨会是自26年前在自贡市召开“中国盐业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之后的又一次中国盐业史研究的盛会,对与会专家今后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实施盐业史研究领域的协同创新,以及推进中国盐业史研究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构建“中国盐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