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再获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6-12动态浏览次数:0

马克思主义学院再获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

    马克思主义学院继胡门祥博士主持的“中国近代条约执行问题研究”原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后,学院曾凡英教授主持的“曾仰丰与抗战时期川盐增产赶运研究”再获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

    项目研究将通过系统梳理曾仰丰在抗战时期的相关著述和改革实践,剖析和阐释曾氏提出的“裕国、利民、便商”的盐务管理真谛,对研究我国自春秋到民国时期的盐政管理制度变迁、盐业经营理念演变及其对新时期国家盐业体制转型均具有重大价值。项目从食盐资源增产赶运的视角出发,有助于深化和扩展对抗战大后方及其对正面战场支援的研究,展现非常时期食盐作为战略物资对政府财政的贡献、后方社会稳定、战场官兵心理、援战社会舆论、军费保障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背景资料:曾仰丰,字景南, 生于1886年,福建闽侯人。1911年,毕业于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1916年,始涉足盐务;翌年,留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1921年归国不久,入盐务管理机构工作,历任淮北、松江、长芦、福建、川南盐务稽核所经理,鄂皖两岸盐务稽核处稽核员,盐务稽核总所视察,华北盐务总视察,长芦盐运使,川康盐务管理局局长,盐务稽核总所总视察,盐务总局副局长等职。曾氏从事盐务管理近30年,尤其是在南京沦陷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沿海海盐产区被占领,湘鄂黔桂等省淮盐供应断绝,人民有淡食之虞,全赖川盐给济。作为国计民生的必需品和重要战略物资,四川食盐生产在大后方经济建设、稳定社会民心和支援抗战前线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编辑:gly